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1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2077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经名: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原不题撰人。内载唐天皇(唐高宗)问道於中岳潘尊师(潘师正),当系唐代上清派道士编撰。原本一卷,徒分作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平部。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

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成三气,又从三气,变生三才,三才既立,万物斯备。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 1 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大洞迹别出为化主,治在三清境。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也。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青始。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气白元。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黄玄。故《九天生神章经》云:此三号年殊号异,本同一也,此三君各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谓洞真、洞玄、洞神是也。

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第一洞真为大乘,第二洞玄为中乘,第三洞神为小乘。从三洞总成七部者: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为辅经,太玄辅洞真,太平辅洞玄,太清辅洞神。三辅合成三十六部,正一盟威通贯总成七部,故曰三洞尊文,七部玄教。又从七部泛开三十六部。其三十六部者:第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诀,第四灵图,第五谱录,第六诫律,第七威仪,第八方法,第九众述,第十传记,第十一赞诵,第十二表奏,三洞各有十二部,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其三气者,玄、元、始三炁是也。始气青,在清微天;元气白,在禹余天;玄气黄,在大赤天。故云玄元始三气也。又从玄元始变生阴阳和,又从阴阳和变生天地人。故《老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玄都玉京已下,合有三十六天,二十八天是三界内,八天是三界外。其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从下六天为欲界,次十八天为色界,次四天为无色界,三界合二十八天。其三界胜境,身相端严。从欲界天已上,人寿命长远,皆以黄金为地,白玉为阶,珠玉珍宝,自然而有,虽复雅乐,并不免生死。其次三界上四天,名为种人天,亦名圣弟子天,亦名四梵天,此人断生死,三灾之所不能及。其次即至三境,境别左右中三宫,宫别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别有一太上,一老君天师。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真圣二境,其号次第,亦以上、高、大、玄、天、真、神、灵、至为次,但真云仙真、元真,真圣云仙圣、无天圣。最上一天名曰大罗天,在玄都玉京山上。紫微金阙,七宝骞树,骐驎师子,化生其中,三世天尊,治在其内。欲界二十八天,其次四天,次三境,最上大罗,合三十六天。总是天尊所统。故经云:三界之上,渺渺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三代天尊者:过去元始天尊,现在太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然太上即是元始天尊弟子。从上皇半劫已来,元始天尊禅位。三代天尊:亦有十号:第一自然,二元极,三大道,四至真,五太上,六道君,七高皇,八天尊,九玉帝,十陛下。寻道家经诰,起自三元,从本降迹,成於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会。其八会之字,妙气所成,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黄金为书,白玉为简,秘於诸天之上,藏於七宝玄台,有道即现,无道即隐。盖是自然天书,非关苍颉所作。今传《灵宝经》者,则是天真皇人,於峨嵋山受於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受帝喾於牧德之台。夏禹感降於锺山,阖闾窃窥於句曲。其后有葛孝先之类,郑思远之徒,师资相承,缠联不绝。其老子《道德经》,乃是大乘部摄正,当三辅之经,未入三洞之教。今人学多浮浅,唯诵道德,不识真经,即谓道教起自庄周,殊不知始乎柱下也。眷言弱丧,深可哀哉!蠡酌管窥,一至於此,何者?老君生於殷末,长自周初,托神玄妙玉女,处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之下,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指树为氏,因姓李焉。其相也,美眉黄色,日角月悬,蹈五把十,耳有三门,鼻有双柱。周德既衰,世道交丧,平王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去周而度青牛薄辇,紫气浮关,遂付道德真经於关令尹喜。由此明道家经诰,非唯五千。元始天尊,宝珠老子,岂唯年代差异,亦自位号不同。若为名三界,一者,欲界有六天,即从《度人经》太黄皇曾天数满六天。是欲界人,寿命万岁,人在世生不犯身业杀盗之罪,来生即登此天,此天之中无六欲染著,故生此天。二者,色界有十八天,即以次取之其中,人寿亿万岁。若人一生之中,不犯心业贪嗔之罪,得生此天。三者,无色界四天,其中人寿命亿劫岁。若人一生之中,不恶口两舌,妄言绮语,当来过往,得居此天。其中善男子善女人,功行满足,堪上四天者,王母迎之,登上四天。其三界无上常融天,太释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太极贾奕天,此四天名四种人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人天上有三清境:第一太清,第二上清,第三玉清。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行教。太清境大赤天神宝君说十二部经,其经号曰洞神部,其中一人为仙主。第二上清境,是禹余天,灵宝君为教主,说十二部经,其经号曰洞玄部,其中一人为真主。第三玉清境,清微天,天宝君说十二部经,其经号曰洞真部,其中一人为圣主,所谓仙真圣也。大赤天为元气,其色白;禹余天为玄气,其色黄;清微天为始气,其色苍。即行道登坛之时,无上三天玄元始三气是也。

何为名四等?一者唯慈,二者唯爱,三者唯善,四者唯忍。

何为名六度行?一者勤,二者信,三者雌,四者终,五者谏诤,六者断酒色。

何为名六根?一耳根,二眼根,三鼻根,四舌根,五心根,六身根。根者,外未有对,内未有应,宜谓之根。

何为名六尘?眼以贪色为尘,耳以耽声为尘,鼻以香臭为尘,舌以察味为尘,身以细滑为尘,心以贪触为尘。其六根过度即为六尘。浊失其正性,又名六贼。由人方便用之。

何为名四大?一者地大,为人骨肉;二者水大,为人血脉;三者火大,为人温暖;四者风大,为人冷气。

何为名五荫?一者色荫,缘眼观一切色,名色荫。二受荫,心觉是非苦乐,名受荫。三想荫,心思惟,名想荫。四行荫,心随想行,为名行荫。五识荫,心知生灭,识想鉴记,名识荫。

何为名三业?一者身业,有杀盗淫。二心业,有贪嗔痴。三口业,有恶口两舌,妄言绮语,名为三业。身三、意三、口四,即兼为十恶。

五苦:其五苦有生死二苦,生有五苦,死有五苦。何为名生五苦?按《升玄经》云:一者身为奴婢、忧悲别离。二长处愚盲,不见妙道,与师父隔。三鳏寡孤独,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四身遭横事,牢狱缠缚。五虽曰长寿,疾病攻身,烦恼终日,是名生五苦。

何为名死五苦?一者履刀山剑树,手脚烂断。二入镬汤沸涌之中,骨肉俱烂,生死轮回。三身游饿鬼道中,衣不充形,食不满腹,吞火食炭。四男抱铜柱,女卧铁床,剑树冲心,刃锋刺背。五纵得受生,还为六畜,任人鞭打,破领穿蹄。是名死五苦。

何名三涂?涂者,役也。一者地狱道,二饿鬼道,三畜生道。兼五苦,即名八难。

何名三业?以前已有,一者身业,二者心业,三者口业。

就身业之中,复有三过:一者杀生过,二偷盗过,三邪淫过。言一切众生,回手动足,常行杀害。一切蠢动含血之类,不起慈心,或乘暗夜,行公然劫剥,或经过观舍,取三宝物。命过之后,堕落三涂,恶鸟啄睛,铁犁耕舌,镕铜万沸,灌口烧身,累劫冥冥,无由解脱,以报前业之罪。就心业之中,亦怀三毒:一者阴私毒,二贼害毒,三谗佞毒。命过之后,在五浊汤中,昼夜煎煮,纵得受生,还为毒蛇恶兽,以报前身三毒之罪。是名心业。

就口业之中,复有四罪:一者绮言,二者妄语,三者两舌,四者恶骂。一切众生,在十方大地,华辞绮艳,翻覆两舌,说人长短,离人种亲,粗言恶气,更相骂詈,复以口业舌根,贪诸滋味,饮酒食肉及以荤辛。命过之后,当没九幽,冥冥长夜之中,切切寒冰之狱。假使慈悲父母,谁知苦爽含酸,虽有恩爱妻儿,岂见孤魂受痛?唯有三天教主、六道大师,哀愍众生,犹如赤子,惟慈惟爱,普救众生,降福降恩,援济含识。御慈悲之救物,敬元始之洪恩,各各率励身心,一时歛意。罪无大小,并乞消除,障有浅深,一朝忏尽,一心稽首,归依信礼。

唐天皇於中岳逍遥问三一法,潘尊师答曰:谨按《皇人守一经》存三守一之法,先心思存两眉间,却入三寸为上丹田之中,一神名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人长三寸,赤帻、赤衣、赤履。次思心中丹田之中,一神名真人,字子丹,一名光坚,赤帻、赤衣、赤履,人长三寸。次思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之中,一神名婴儿,字元阳子,一名谷玄子,赤帻、赤衣、赤履,人长三寸。思见下一坐金床玉机,常以金炉玉匕搅精气讫。思上一来下,往在中一左面,复思下一手持金炉玉匕,上在中一右面,先以精哺上中一计,令人得十三口,便思上一还所住,次思下一还所住讫便止。真人曰:子能守一万事毕。一者,身之帝君也。守帝则帝在,帝在则三万六千神皆莫敢不在也。思之可以却百鬼众精,五兵水火,众灾五毒,虎狼蛇蝮,蛟龙魍魉,山精鬼魅,不得近人耳。

唐天皇问曰:额上发际九宫,并是何宫?尊师答曰:谨按《登真隐诀经》,其发际以后九宫,一名双田宫,一名明堂宫,一名洞房宫,一名丹田宫,一名流珠宫,一名玉帝宫,一名天庭宫,一名极真宫,一名玄丹宫。谨按《登真隐诀》,其头中两眉间上,都入三分为守寸双田,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宫,却入三寸为丹田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宫上一寸为太皇宫。凡一头中九宫也。

唐天皇问曰:六合宫在何处?尊师答曰:谨按《双景经》其六宫在眉后空处入皮一分,仍辟方九分是。

唐天皇问曰:道家阶梯,证果竟在何处?天师答曰:窃以法性常湛,真理唯寂,虽混成而有物,而虚廓无眹,机感所及,冥然已周,因教立名,厥义无量。夫道者,圆通之妙称。圣者,玄觉之至名。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然得道有多少,通觉有浅深。通俗而不通真,未为得道,觉近而不觉远,非名圣人。是以痛痒寒温,盖万物之小觉,转九结网,斯一艺之近通,然为道日疏,去圣逾远。自非挺然玄悟,超然大通,焉能觉三界之沾危,通四生於寿域?斯盖以通通觉,令未觉者皆通以觉,觉通,使未通者皆觉,所以成大觉,於是号圆通。然则唯法与人通,本通迹,色观则非有,应感则非无。是以大道天尊,有真有应,真则湛然常住,不灭不生,应则有去有来,权示接引。然真应两端,身亦不一,真身则为道本,应身则为化迹。化迹劫劫出见,垂像流音,说经度人,不可称数,以无量大惠摄受群生。一切众生,根性差别,故设科立教,渐顿有殊。是诸行人,初发道意,起回向心,如说修行,先持净戒。所言戒者,法有二种:一者有得戒,二者无得戒。有得戒者,即《太玄真经》所谓三戒、五戒、九戒、十戒、百八十戒、三百大戒之例是也。无得戒者,即谓上机之人,灵识惠解,业行精微,离诸有心,不婴尘染,体入空界,迹蹈真源,不求常乐而众善自臻,不厌人间而诸恶自息。本自无持,今即不犯,无犯是名无得。既其无得,亦复无失,无得故谓为真上机之人。其戒如此,若能持戒不犯,登十转位,得五道果,言十转位,得五道果。言十转位,按《海空智藏经》曰:一者无忧转,二净心转,三释滞转,四道儒转,五达解转,六善见转,七权物转,八了机转,九天明转,十具足转。五道果者,经曰:果有五种,一者地仙果,二飞仙果,三自在果,四无漏果,五无为果。若人修行服食休粮,研精道味,志慕山林,隐形栖遁,餐霞纳气,弃於甘腴,身轻体健,免於老死,游心道本,不食众生,行慈悲法,或生处贵家,所居华丽,身无疾恼,长斋蔬食,舍离淫欲,修如上法,则获地仙之果。如人行诸善业,守护戒行,未尝缺犯,端身正心,休粮绝谷,善持六根,不染垢污,行业模准,不越理度,游践名岳,餐饵云霞,静心坚固,安然不动,虽不广览大洞妙音,而守持净戒,如瑠璃珠内外明彻。修如上术,即获飞仙之果。如人善达禁戒,种种威仪,身心所行,冥合规矩,天人崇仰,莫不供养,神力变化,应见无方,志意所之,莫不必遂,不餐药饵,自然饱满,若欲食者,应念而至於此世间,形虑自在,游行山泽,得无惧心,常修善业,形随感起,心如山岳,习行神通,思微定於思微中,能分身形,应赴无量。通此术者,则获自在果。如人於一切法照了通达,於佗心行分别巨细,无有差失,利益无量,入空有际,经典悉皆受持,无复烦恼,贪嗔爱著,悉皆舍离,六入清浄,三结永断,晓了照达,辩才说法,广度众生,於一报内及至未来,终不退转,渐渐阶梯,至无上道。勤修此法,则获无漏道果。无为果者,即是入寂无上法门,寂境即是无为,无为即是寂境。寂境者,不生不死,故能长生;不毁不变,故能应变。无为即是有为,有为即是无为。以无为生有为,以有为入无为境,即是感应。感应即是寂境,以寂境生感应,以感应归寂境,微妙莫测,神力难思,穷极深幽,故名解脱,是无为最上之果。五果功成,十转行满,然后离三界缚,升出九清,证太一道,绍法王位,恶根永断,众德普会,三达洞照,五眼明彻。非身离身,亦不不身,而以一形周遍六道。非心离心,亦不不心,而以一念了一切法。解众生性,即真道性;一相无相,以此为无,而独能为万物之始。以是义故,故称元始。虽近遵一切,道为独尊,常处三清,出诸天上,八方五亿,诸天所尊,故称天尊。尊义多名,略开五称,所谓道德中尊,智惠中尊,神通中尊,净妙中尊。功德巍巍,赞咏难尽。

唐天皇问曰:天尊名号,有何阶级?尊师答曰:谨按灵宝诸经及三界图箓:道有三清三界。其三清境者,则玉清、上清、太清;三界者,则欲界、色界、无色界。其下欲界有六天,其中色界有十八天,其上无色界有四天。三界之上,复有四种人天,合有三十二天。从四人天已下,三界之中,犹未免於三灾劫坏。从无色界已上,则三灾所不及,劫会所不干。其三清境中,各有一天,则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此三清三界,各有诸天帝皇,真仙品格,僚属极多,非可具述。又有大罗天弥覆三清之上,合三清、大罗、三界等为三十六天。其大罗天中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城,城周旋二十四万里,高二万四千里。城中有七宝玄台,九万层台,出城上三百六十里。台上又生七宝之树,八株树高台上七百二十里,其树施枝布叶,弥覆城上八方无极之外。其树以金银为根株,珠玉为枝柯,珊瑚夜光为树叶,砗磲、玛瑙、瑠璃、琥珀为子实,金银珠玉交错。其间微风动条,枝叶粲丽,赞咏洞章,玄焕曜目,四灵邕邕,宫殿楼观,难可称焉。诸天帝王,大圣天尊,妙行真人,仙童玉女,皆各奉功朝修,洒扫、烧香、散花。师子辟邪,神龙朱凤,悉皆飞翔。灵兽侍卫,百千万种。此山出五色流泉,又有九色光明,彻照大罗众天之上,虚皇大道元始天尊之所都。故《度人经》曰: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即斯谓也。常至三元八节诸是斋日,十方上圣,诸天帝皇,妙行真人,无鞅数众,并严天威羽服,各从十千万人,驾云乘龙,作天大乐,啸歌邕邕,十绝灵幡,飘流浮空而上,大会玄都,朝宗玉京元始天尊。众圣皆烧香朝礼,飞行步虚,歌玄都之绝丽,叹宫阙之奇名。众圣交观,非可名焉。又《众篇经》曰:太上大道君,高上玉帝,十方至真,并乘五色琼轮,琅舆碧辇,九色玄龙,十绝羽盖,三素流云。诸天大圣,妙行真人,皆乘碧霞,九灵流景,飞云玉舆,庆霄四会,三晨吐芳,飞香八凑,流电激扬,华精灌日,三景合明,神霞焕烂,流盻太元。从五帝神仙,桑林千真,师子白鹄,虎豹龙麟。灵妃散华,金童扬烟,五道开涂,三界通津。徘徊云路,啸咏十天,上诣三清大罗之上,太玄玉都寒灵丹殿,紫微上宫,建天宝羽服,诣元始天尊金阙之下,请受《元始灵宝赤书玉篇真文》。天尊挺生神状,以道为身,非假因缘,而有待藉。故《无量经》曰: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应化济物,显号无穷,摄迹归真,则湛而为一。以其诸天敬奉,号曰天尊。为万有之根,故称元始。诸真者,谨按道经:初从凡学,受持法戒,行无缺犯,则名系仙录,得入五岳灵山洞宫之中。从洞宫中,进学无替,位登欲界诸天。从欲界天中,进道无替,位登色界诸天。从色界诸天,进道无替,位登无色界诸天。从无色界诸天,进道无替,位登四种人天。从四种人天,进道无替,位登无上三天。从无上三天,进道无替,位登最上大罗之天。从无色界以下三界天中,若不进修无上大道,则年劫有近远,三灾所及,未免劫中之期。从四种人天已上,即是至道极果,毕竟不坏仙宫,与道同真,常湛极乐。

唐天皇问曰:太上道君已下何名人?潘尊师答曰:真途窈冥,绝诸色象,应迹森列,广现无边,故有三清三界之殊,九地九天之别。诸天宫馆,各有方所,或大或细,不可胜言。今则按《无量度人经》,有三十二天,三十二帝所居宫馆,各在其天。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竟

1. 原作“大”。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中

洞真及登真诀云

太明宫,玉霄琳房,玉晨宫,协晨宫,七灵台,凤台,琼阁,晨华阙,太和殿,寥阳殿,紫珠闼,七映房,长楼。

右玉晨道君所居。

丹灵白玉宫,琼阙。

右太素三元君所居。

真阳宫。

右玉皇君之所居处。

太老寝堂。

右八皇老时入此堂。

会方宫。

右九老仙皇君所居。

散华台。

右二十七皇道君治其上。

瑶台琼阙。中藏金玄羽章万神隐文。

右高上玉帝藏其真经之所。

七映紫台中,藏步蹑天纲空常内名。

龙山台,秀玄台,大晖殿。

右地皇上真所游处。

三华房。

右阳安元君之所居。

玉清宫。

右高上玉帝元始天王太真之馆。

紫瑶宫,丹琼府。

右北玄高上虚皇君所居。

网灵宫,化生府。

右南朱高上虚皇君所居。

光音宫,八坦府。

右西华高上虚皇君所居。

紫微宫,朱霍府。

右东明高上虚皇君所居。

金灵宫,凤啸府。

右中元中舍虚皇君所居。

凤生宫,洞光府。

右五灵七明混生高上君所居。

明范宫,辉华府。

右三元无上玄老灵皇元辰君所居。

七瑶宫,北元府。

右玄寂无上虚皇君所居。

郁森宫,八琼府。

右大明灵晖中真无上君所居。

灵雾宫,霄上府。

右三元四极玄上元灵君所居。

洞霄宫,演真府。

右三元晨中黄景虚皇元台君所居。

返香宫,夙滞府。

右三元紫映晖神虚生真元胎君所居。

琼容宫,太丹府。

右青精上真内景君所居。

琼光宫,通灵府。

右太阳九气玉贤元君所居。

已上宫台馆府,并在玉清妙境。

寒灵丹殿。

右元始天王下教命五老仙都,出《玉佩金珰宝经》,以传高圣玉晨大道君所居。

广灵堂

右太素三元君所居。

晨灯台。

右元始天王刻书紫微宫,飞天检文於其上。

金牖台。

右元始天王刻书玄空飞天中,书三元玉检文於其上。

三元玄台。

右历万八千劫,则三天九灵上彻,隐文一现於其上。

明真宫,灵晖府。

右太初九素金华景元君所居。

紫曜宫,七宝府。

右九皇上真司命君所居。

通妙宫,定微府。

右天皇上真玉华三元君所居。

天皇宫,玉灵府。

右太一上元禁君所居。

金华宫,紫生府。

右元虚皇房真晨君所居。

四明宫,八朗府。

右太极四真人元君所居。

华晨宫,魁元府。

右四计中真士晨散华君所居。

七灵宫,机玄府。

右辰中皇景元君所居。

金阙宫,玉真府。

右后圣太平李真天帝上景君所居。

无量宫,玄阙府。

右太虚后圣元景彭室真君所居。

太玄宫,玉堂府。

右太玄都九气丈人主仙君所居。

清虚宫,洞清府。

右上清八景老君所居。

清元宫,旸谷府。

右扶桑大帝九老仙皇君所居。

金灵宫,通气府。

右小有王真华先生主图王君所居。

司空宫,仙都府。

右玄州二十七真相伯上帝司禁君所居。

宝素宫,九玄府。

右龟山九灵真仙母所居。

常阳宫,九生府。

右上始少阳青帝君所居。

洞阳宫,朱陵府。

右通阳纳阴赤帝君所居。

金门宫,通光府。

右少阴西金白帝君所居。

广灵宫,北黄府。

右通阴太阳黑帝君所居。

黄元宫,高皇府。

右总灵高皇帝君所居。

已上道君宫殿杂宝玄堂在上清妙境。

洞玄经曰:

太素宫。

右太素道君所居。

太和宫。

右太和大道君所居。

金华楼。

右仙真玉录皆在楼中。

已前宝楼绮宫,在太清妙境极乐之所。

唐天皇问曰:天尊有几身,为弟子已不能苦道上启天尊,覆护弟子?天师对曰:可名非名,故证理於绝言之境;大象无象,故升玄於无物之间。若唯恍惚,杳冥众生,可无瞻仰,所以垂象立号,令含识各有归依。无始以来,劫数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虽不总备经文,实亦纪之万一,即事可显者,千五百天尊,名别录随进。按诸经所明,天尊有法身、本身、道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谨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太上言,此经名为开演秘密之藏,义如我等比无上法王,出此五浊,化诸众生三业,示现方便,善巧意趣,微隐难可了知。所以示者,十方天尊所得妙身,即真道相体,自然无形无名,非造非作,法如虚空相。无数劫来,久证此法同,一性平等无二,而能出现种种法身,示修习报应,化无方人天恶道。随类所见,受生业行,皆同其法,或现殊胜,超踰世间,第一希有,独步无畏,威变自在,不可思议,是名开演身秘密藏。能於正道真实之性天尊无说寂灭相中,善巧因缘,分别显示,随其所宜,说法无尽,言辞次第,义味深赜,或说三乘,入天业果,渐渐开化,使得同归真一正道,是名开演口秘密藏。虽无念虑,离分别想,以一切智,洞达空门正观,穷理边底,与真实相平等为一,以一切智照人间法,色法非法,心法非心法,人天五道,四大六尘,众生想念,果报因缘,於一念中明了无碍,善识根性,随宜所行,洞达究意,是名开演心秘密藏。以是三种秘密之法,成真道身,非是凡夫了至,九星所能觉知。法身天尊者,谨按《升玄经》曰:吾以三气周环八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或号太上,或为帝师,或为玄宗,出幽入冥,待应无方,随人所好,为作法身。同归之趣,非为缘异,愚者不体,相与嫉贤,吾愍口过,敢陈其源。道之布气,在於无边无形无像,留住经文,不自巧饰,诚惟修身,其身得真,既得真像,自然登晨。此法玄妙,玄之又玄,愚者失趣,或谓非神,相与竞笑,攻本伐根。按《太上洞极最胜无等道集经》曰:尔时十方天尊,来到此土,依域而住,各於殿内而说赞曰:

元始无上第一尊,超踰十方无等伦。无数劫来积妙行,具足清浄福惠因。烦恼结习皆已断,毕竟故业不造新。神通威力无所畏,洞达三界了悟真。圆备智慧诸功德,集此妙法以为身。

本身天尊者,谨按《宝玄经》云:太上曰,本寂应动,真假有殊,权实众妙,同出玄门。又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帝君曰,如是本身,能生万物,即是万物之本始者,此与神本有何差别?太上答曰:源其实体,无有二相。何以故?俱毕竟故,无始终故,不可言说故。以善方便,亦得言异。所谓神本,是妄想物,一念想续,众生业果轮转无穷,是名识物,亦名神本。言本身者,即是道性。清净之心,能为一切,出万法之根本,故名为本始。是真性,非心不心,非色不色。无缘虑故,非无常故,故言非心;能生心故,无不知故,亦名为心。无所碍故,故名非色;能生色故,道眼见故,亦名为色。是清净心,具足一切,无量功德,智慧成就,常住自在,湛然安乐,但为烦恼所覆蔽,故未得了,故名为性。若修方便,断诸烦恼,障法尽故,显现了故,名为本身。如此身者,本自有之,非今造故,故名为本。非有性,非三代,摄方便说故,故非三代。本来有故,名为过去。一切众生,毕定当得,故名未来。十方大圣,今已得故,故名见在。虽复说有,三代差别,体不动故,常住无变。道身天尊者,谨按《太上灵宝无量度人经》云: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又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太上大道君与无量天真妙行真人,俱诣太微天帝君处,明霞之上琼阙之内,金华之房。太微帝君稽首:道君不审三代十方天尊所得妙身,以何为法,为同一体,为各异耶?太上告曰:至真妙理,寂绝无形,清净凝湛,不可言名。方便引化,略开二途:一者,道身寂体虚无;二者,生身诞孕形躯。言道身者,离一切相,正慧成满,断除虚妄,冥契玄宗,与道为一,不灭不生,无来无去,谈论路断,念虑长毕。帝君礼曰:不审道身即是寂本,唯更有义名为本耶?太上告曰:道为圣本,本是道根,虽是一体,非无二源。道名独立,体自虚通,强字无待。远逝息功,本对於末,因待假名,称为物始,用涉能生。又为迹本,动寂用殊,出没物表,语嘿相须。於是道君欲显玄理,重说偈曰:

道身不生灭,任理自玄通。湛然常清净,独立强言空。绝名不待对,亦妄造物功。端静息义用,肃寂守虚冲。

真身天尊者,按《仙公请问经》曰:得道之尊,并由积德行善,论身炼神,故致成真。又《太上决疑经》曰:元始天尊时在协晨灵观稜层之台,与太上大道君及十二亿童真上圣俱坐白玉师子之座,俱宣秘要,开阐妙门,自非天尊同业,共行入道界人,不豫斯会。复以神力震动大地,周回旋转,惊骇物心。当尔之时,三恶众生皆得休假,人天之报,各蒙增益,无诸苦恼障难之厄,莫不一时远近俱集,其众无量,不可胜言。是时大众,咸同一心,瞻仰道君,目不暂眴而说偈曰:

元始无上天人师,今舍大慈离生死。独反善寂妙一源,不住世间济尘滓。真智淳净无碍身,譬喻言辞莫能拟。非是我等所知见,何能观之悟玄理。

迹身天尊者,谨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帝君又问生身、迹身是应作耶?太上答曰:如是如是,生之与迹,并称机缘,利益不差,即名为应,体用不别,随义异名。帝君又问:是迹身者,为有法耶,为无法耶?太上答曰:我不说耶,一切诸法,性无所有,云何迹身,而当有法?若假名字,亦有亦无。不离本故,故名为无;众生见故,故名为有;更无别体,故名为无;有实利益,故名为有。犹如明镜,能现色像,了了分明,种种差别。是镜中像,不可定说,是有是无,而亦得言镜中有像。一切众生心镜明,故见真道像,又如止水无涛波,故影见日月星辰、飞鸟,悉见水底一切诸物,亦见自影,了了分明。此水中物及所见影,俱非真实,不可言有,不可言无。一切众生,心水清澄,见道身影,亦复如是。体印真道,是故非有非不见,故不得言无。如追逝者寻迹,然得是迹与人,非一非异,迹身亦尔。明解之人,因迹入悟,见真道身,知无迹法,故名为一。非不因迹,渐得晓达,能立福田,是名为异。如是之义,是道境界,非是凡夫下圣能了。於是道君欲显斯义,重说偈言:

权迹无定方,现身亦长久。逼示五道形,姿容顺妍丑。任本之所重,利益无忧负。乍有变化生,时或因父母。

应身天尊者,谨按《老君经教》云:圣真无鞅,大要有二。一者道精神气,降应成形,形以同人,人未还本。二者凡夫积学,功行备充,神与应合,隐而无名。道应随缘,缘本无名,出应有号,出号异应,号异道同,动不离寂。又按《太上决疑经》云:元始天尊曰,为众生故现应受身,游入五道,称缘开度,随宜方便,皆使悟入,称物根性,权示色像,故名应身。而此应身,亦无生灭去来,常住不变,为利一切,隐显不同,发起精进,令无退转。是时众仙转拜道君而说偈曰:

无上净妙真智身,寂灭无相莫能睹。但见应体还本源,是故各怀大忧苦。仰赖太上无极尊,犹如失母依慈父。我等没在忧火中,惟愿时霔甘露雨。断绝倒想恋著心,消除诸见灭邪趣。

分身天尊者,谨按《灵书度命经》曰:天尊分形百万,处处同时,是男是女,普见天尊在五色光中,如俱一地,随所在处,长幼男女,皆往稽首。天尊随其国土,说演十部妙经,授以禁诫,宣示男女。是时四方边境男女长幼,莫示福心,各赍金银、五色纹缯、珠玉、珍宝,无鞅亿数,来送天尊,伏受法诫,尊承妙经。七日七夜,光明朗除,四方复常,诸国宝信,满一国中。天尊一时布赐穷困,饥者饱足,贫者不乏,贫富齐等,人无怨心。上天校录,先有善功,名书金简,皆得度世,飞行太空,始入法门,普皆长寿三万六千年。又按《太上洞极最胜无等道集经》曰:元始天尊三日三夜安然不动,诸根寂灭,入甚深定,洞观妙门,一切大众皆亦端拱,瞻仰尊颜,无一差跌。过三日已,元始天尊举身含笑,遍体放光,纯黄金色普照大众,发微妙音赞道君曰:善哉善哉!我之真子,能绍尊位,教化众生,启方便门,与我无异。十方天尊,皆悉随喜。元始天尊化作百亿黄金之殿,高下庄严,法坐绮饰,齐等如前,十方国土,皆在殿内。分身天尊、十方界,见此光明,一时来集,相貌徒众,说法轨仪,称叹道君。

化身天尊者,《定志经》曰:时有十二年少,处世间乐,日日相就,共作饮食,嬉戏游观,或复议论为道之难易。天尊以道眼遥见人前生在世得为人而秘吝经典,故弟子相道之心亦复犹预,因此彻缘,缘犹可度。於是天尊即化作凡夫从会中过讦乞食,因共语化人曰:持戒甚易,违此难耳。诸人闻化人言,皆各佥然。问化人曰:云何先生持戒云易,不持极难。化人曰:立身如戒,不畏天子,不畏鬼神,何为不易?如违戒者,是人悉畏,复畏鬼神,云何不难?於是十二年少,并有道意,因各各自忖,了达法缘。《太上决疑经》云:元始天尊语徐来勒曰:吾以道眼遥於寂地,观察众生,有能分别,赐子法印,依教行者,我即化身种种,示现人天六道,随宜施作,倏有欻无,权示接引,覆护辅持。今无留难,卿当以此正法之印,普教天人,咸使知识,按法奉行。太极真人稽首奉命。

唐天皇问曰:道法在此,天中为极,为当更有所在?潘尊师答曰:谨按《登真隐诀》、《真灵位业经》云:

玉清紫虚高上元皇道君,

洞虚三元太明上皇道君,

虚明紫兰中元高上嵉皇道君,

太素高虚上极紫皇道君。

右玉清上元景四道君。

北玄高上虚皇道君,

南朱高上虚皇道君,

西华高上虚皇道君,

东明高上虚皇道君,

中元上合虚皇道君,

五灵七明混生高上道君。

右玉清中元紫清六道君。

三元无上玄老灵皇元晨君,

三元四极上元虚皇元灵君,

三元晨中黄景虚皇元台君,

三元紫映辉神虚生真元胎君,

玉玄皇道君,

上皇道君。

右玉清下元高清六元君。

高上道君,

玉皇道君,

玉玄道君,

玄清玉皇,

上皇天帝,

太上虚皇道君,

上皇高真太上王君,

三天太一元君。

右玉清诸道君,出《上清经》,并业崇重,但心相入寂,不复应化於下界也。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

右太上大道君,为上清已下万道化主。见《八素经》上。

紫微太素高虚洞曜三元道君,

紫晨微天帝道君,

紫明太山九道高元玉晨道君。

右上清道君主训教学真之人。

太虚飞晨中央黄老道君,

金阙帝晨后圣玄元上道君,

太元丹林太帝上道君,

后圣太师太微左真保皇道君,

上清紫清太素三元君道君,

上清上元太素元君道君,

上清中元紫素元君道君,

上清下元黄素元君道君,

上清紫晨天帝道君,

上清太微天高道君,

上清紫明太微九道高玄玉晨道君,

上清太虚上霄飞晨中央黄老道君,

上清紫元太微素三元道君,

玄清洞元青帝玉司道君,

玄清洞元赤帝玉司道君,

玄清洞元白帝玉司道君,

玄清洞元黑帝玉司道君,

玄清洞元黄帝玉司道君,

玄清紫元虚皇龟台九灵太真元君,

玄清太元东霞扶桑丹林太帝道君,

玄清太平金阙帝晨圣玄元上道君,

洞清九太虚后圣元影彭室上真道君,

洞清八景灵都玄老君道君,

洞清九微太真玉宝上相青童道君,

洞清太玄都九炁丈人主仙道君,

洞清玉真华先生国玉道君,

洞清玄洲二十九真伯上帝司禁道君,

洞清太元晨君列峨嵋洞宫玉道君,

洞清后圣九灵真子上道君,

洞清太平仙综司玉道君,

清微三天长生玄谷幽真道君,

清微安阳玄虚先生道君,

清微万石玄游先生道君,

清微上元三气度命道君,

清微南宫定仙司录道君,

清微安昌总仙度厄道君,

清微玄理炼魂上禁真皇道君,

清微生神化骨保仙道君,

清微玄虚万石先生道君,

太清紫元三气法师长生道君,

太清中宫青真小童道君。

《八素经》曰:玉清宫之下真人乃上清宫之上真人,太清宫之上真人乃上清宫之下真人。诸仙受行太上真道三品尽备者,为玉清道君真君。诸仙受行上品经备者,为上清真人。中品备及三品皆有而各不备者,并为中道真人。下品备及中下皆有而不备者,并为下元真人。诸仙受行中品经不备者,为太清真人。诸仙受行下品经不备者,为九宫真人。诸仙受行太极经者,为五岳名山地真人。诸仙受行太清经者,为五岳名山地真人。

仙有九品,真有九品,圣有九品,合二十七品列之如左:

一至仙,二灵仙,三玄仙,四飞仙,五真仙,六神仙,七大仙,八高仙,九上仙。

真圣品一准至灵玄飞真人大高上而数。

右件真仙圣品位,足学地,从人学仙,仙学真,真学圣,圣学道,道学无极大道。仙未及真,真未及圣,圣未及道,道未及无上正真无极大道。

唐天皇问曰:道家经皆是六十甲子灵官为首,起自星官?天师对曰:按《紫馆明真地仙洞诀经》曰: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北斗九星,并有宫殿门户,其中有神灵帝皇后之列,尊卑阶级,总御风雨,统摄万灵,照煌照煌,并临下土。一切众生名籍仰隶,人民善恶等业,众灵申奏上曹,善功者升名黄箓,罪责者书之黑簿。功满三千,迁名仙格。初学之人,修善立功,皆因阴阳六甲之正神,蒙削除罪录,纪名仙籍。为此灵官,并是有为曹部,不能小有差违,若被遗志,则致年劫之晓,是故勤求启请,庶早成功。此是学之初门,非大乘之高趣。又初从凡学,犹为诸魔所障,是以上凭日月星官,下取六甲正气,将以摄御鬼神,辟除妖魔筌蹄。初学极果不然,受法门徒各依阶级,从渐入顿,自下之高,故三乘教法,小大不等。谨按《太真科》曰:盟威为下科,太清为中科,上清道德为上科,三科为三乘。下机之人,先求自利,未能度人,故三皇、洞神陶炼智慧,自近之远,以明身为万善之本,济己可以及物。中机之人,智慧明了,济物为利己之由,济身为度人之本,故中品洞玄,辩有通无,物我兼济。若到洞真,混合真假,物我两遗,空有一贯。是以中下之人,初始学道,立功树德,皆凭阴阳、六甲、日月五星。一拟度身,二拟济物,或救疾疗病,拔死度生。虽是有为功德,福力大多从此熏修,渐渐增进,功成不处,行满不居,常行阴惠,为而不恃,自与道合,终会无为。

唐天皇问曰:道法在此天中为极,唯当更有所在?尊师对曰:谨按《灵宝本元经》及《太真科》、《诸天灵书度命经》并曰:三界三清,四种大罗之别。其三界合有二十八天,次上有四种人天,次上有无上三天,次上有一大罗高盖天。

太黄皇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耀摩夷天。

右六天欲界,阴阳胎生,年积万岁。

虚无越衡天,太极濛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曜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耀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皇孝芒天,太皇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

右十八天色界,阴阳有色,与欲界同,不相交接,人皆化生,年积亿岁,不残不伤也。

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

右四天无色界,阴阳有形,身长数百里,不以为累,能隐形入微,无复色欲,唯直相知,积年万劫,虽不事学而能行善,福报所果。至於魔王,学未极亦游此天,不得越三界,未免洪灾。大运交周,二十八天,一时混沌,犹如雾谷,其中学真堪为种人者,圣母迎之,登常融、玉隆、梵度、贾奕四天之上。其学圣真仙在三界者,退还人道,经历三涂,能越进者,当依功转。

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太极平育贾奕天。

右四种人天,名四梵天,寿命无有大期,唯有念念变易,日就增明,不论寿尽而终越此天,已下及三界,寿命远近并於中,增修仁净,於习气都尽,即生其中。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中竟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下

三清境从下,第一大赤天,第二禹余天,第三清微天。

右已上名无上三天,皆是证果极地妙行真人分形应化,神通自在,湛然常住不坏之天,分即为九清,凝然谓之一炁。一炁外称为大罗天,即是元始天尊不动之所。《度人经》曰: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家,即之谓常,三元八节,十直庚申,诸是斋日,十方上圣,五亿诸天妙行真人,无鞅数众,并严天威法服,各从十千万人,驾虚乘龙,作天大乐,啸歌邕邕,十绝灵旛,飘流浮空而上,大会玄都。玄都大罗之天,玉京山之上。

玄中大法师十号者,与以前十号别。一号无名之君,二号无上玄老,三号太上老君,四号高上老子,五号天皇大帝,六号玄中法师,七号有古先生,八号金阙帝君,九号虚无真人,十号太上高皇。

右出《真传》。

一曰大道,二曰正真,三曰太上,四曰老君,五曰玄老,六曰天尊,七曰十圣,八曰真圣,九曰玉帝,十曰法王。

一乘:谨按《太真科经》云:三乘相通,用有前后,叹而骇之,名曰一乘道也。

一念:经云,心得定也。

二景:谓日月也。

二气:谓阴阳。

二真:左玄真人,右玄真人。

二仪:圆天方地。

二篇:经云,为说道德,列以二篇,谓道经上,德经下。

二智:经云,权实救黎蒙。

二官:谓上仙、上灵。

三天:一曰始气化为清微天,二曰玄气化为禹余天,三曰元气化为大赤天。

三士:上士得道,升为仙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又三士:上士气腾,驾景乘虚;中士隐化,坐在立亡;下士灭度,转轮圣王。

三精:阳精为日,阴精为月,和精为星。

三华:玉清内左宫,玉清右宫,玉清中宫。

三箓:一金箓,上元主天,天者乾为天,金箓主之,故销天灾也。二黄箓,下元主地,地者坤,坤包黄,故黄箓主之,济拔七祖,七祖恐在地府。三玉箓,中元主人,人出箓者,资於德,玉备德,玉备德,故玉箓主王公。

三阶:有,有无,非有非无,此形之三阶。有阴,有阳,有和,此气之三阶。有智,有愚,有庸,此神识之三阶也。有利,有钝,有平,此才用之三阶也。凡十有五事,同宗一气也。

三世:过去无极,当来无极,见在无极。

三自然:利根之人,学大自然,守虚无,变化生死,为世世宗师。宗师者,圣人也。平根之人,学中自然,守神炼形,飞为天官真人。钝根之人,学小自然,守阴阳气,生毛羽,飞仙也。

三患:一嫉妬,二诽谤,三贪欲。

三丹田:眉间赤子神,心下真人神,脐下婴儿神。

三道:一圣道,二真道,三仙道。

又三道:一无极大道,二无上大道,三无为大道。

三元:上元八,中元八,下元八。

三魂:一名爽灵,二名胎光,三名幽精。

三毒:与前三毒别,一贪淫,二嗔恚,三愚痴。

三乘学行:小乘学洞神,得道成仙。

仙有九品:第一上仙男皇女后,二高仙男帝女后,三大仙男王女妃,四神仙男公女妃,五玄仙男卿女夫人,六真仙男大夫女夫人,七天仙男士女妻,八灵仙,九至仙男士女妻。中乘学洞玄,得道成真。

真有九品:一上真,二高真,三大真,四神真,五妙真,六天真,七仙真,八灵真,九至真。大乘学洞真,得道成真。

圣有九品:一上圣,二高圣,三大圣,四神圣,五玄圣,六仙圣,七真圣,八灵圣,九至圣。

三皇:天地人是三皇。

三象:玄气青,元气白,始气黄。

三愿:一愿天清,二愿地宁,三愿人生。

三真:第一郁罗翘,二光妙音,三真定光。

三一:真一,正一,太一。

三官亦谓三元:上元天官,治阳元之士;中元地官,治酆都山洞中;下元水官;治九江洞室中。

三山:一阆风亦名蓬莱,三瀛洲,三方壶。

三灾:一大旱,二大病,三大水。

三尸:一上尸好宝货,二中尸好五味,三下尸好色欲,亦五色

三要:第一要当求生,二要当求藏形,三要当避世荣。

三吉凶:一生年月,二婚姻,三家宅。

三会: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三恶:一生虫中,二生鸟中,三生兽中。

三劫:一龙汉前劫,二赤明中劫,三开皇今劫。

四辇:一男道士,二男俗人,三女女官,四女俗人。

三等:一贵人,二士人,三庶人。

四达:一达过去无穷之事,二达见在一切之事,三达未来无量之事,四达无边圣众境界之事。

四辩:一法辩,能夷就诸法;二义辩,通达诸义;三心辩,乐为众说;四巧辩,言利无有遗滞。

四施:一救贫病,二立观宇,三造经法,四建斋讲。

四等:以前己有,某一唯慈,某二唯爱,某三唯善,某四唯忍。

五老:一白元,二无英,三桃君,四司命,五太一。主符籍

五通:眼通,耳通,鼻通,舌通,心通。

五持戒:一行仁,慈爱不杀,拯生度死,目能久视,目通肝,肝藏魂,肝魂相安。东方木。二行义,赏善罚恶,不盗,耳了玄音,耳通肺,肺藏魄,肺魄相洽。西方金。三行礼,敬老慈少,不淫,口盈法露,心神相和。南方火。四行智,化愚学圣,断酒损欲,肾精相合。北方水。五行信,守中不坏疑,始终无忘,脾志相成。中央土,出《老子经戒》。

五难:一贫穷布施难,二豪贵学道难,三制命不死难,四得见洞经难,五生遇圣道难。

五逆:一怨天地,二秽辱日月星辰,三呵风骂雨,四为臣不忠,五为子不孝顺。

五道:一天道,二人道,三地狱道,四饿鬼道,五畜生道。

五魔: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黄天魔王横天担力。

五帝:一青帝灵威仰,二赤帝赤熛弩,三黄帝含枢纽,四白帝曜魄宝,五黑帝隐候局。

五食:中食,过中不味;蔬食,唯菜而已;粗食,麦苣蕂;药食,服食众药;气食,服气咽液。

五浊:一见浊,邪见。二劫浊,日月短促。三众生浊,精神不明。四烦恼浊,嗔恚斗诤。五命浊,短寿。

五行:一血,属水。二骨,属木。三肉,属土。四齿爪,属金。五气煖,属火。

五荫:一色荫,眼见一切色。二受荫,以觉是非。三想荫,心思惟之。四行荫,心随想行事。五识荫,心知生灭,识想鉴记。

五真:一天师张道陵,二徐来勒,三真定光,四郁罗翘,五光妙音。

断五根:灭餐不思滋味,灭香不思芳美,灭衣勿贪细滑,灭色目不看玄黄,灭声耳不听丝竹。

五欲:一眼欲五色,二耳欲五声,三鼻欲五气,四舌欲五味,五身欲五触。

六觉:眼觉色,耳觉声,鼻觉香,身觉触,舌觉味,心觉想,心一切觉。

六通:一目通,能彻视洞达,坐见十方天上地下,无有障蔽,六合内外,鬼神人物,幽显大小,莫不了然,分明如视掌中。二耳通,能洞听天上天下,四面八方,一切音声,无不悉闻,人天禽兽,蝖飞蠢动,一切众声闻悉,晓了分明。三鼻通,晓百和宝香,分辨气数,浓薄差失,纤毫必记,四方上下,异域绝境,香臭之气,闻如面前。四舌通,万品众物,合为一食,经舌悉知种类,分别其味。五身通,能飞行上下,履火涉水,经山触石,无所慑碍,分形散体,千变万化形,长充於八极,短入於毫微。六心通,回一切法,皆悉空净。

六行:孝、慈、爱、贞、忠、谦。

六空:道至空,随事空,非不空,非是空,非非空,非非不空。

六洞:天为洞视,地为洞听,东为洞空,西为洞虚,南为洞清,北为洞微。

六善:三明,四达,五定,六通,三十二相,八十一好。

六情:一心,主知喜怒。二肝,主知青赤。三肺,主知角徵。四肾,主知膻焦香腥朽。五脾,主知酸苦。六胆,主知柔弱,操总知滑、刚强、温润。亦为六尘。

六家:一甲寅,木神主骸骨。二甲辰,风神主气息。三甲午,火神主温暖。四甲申,金神主牙齿。五甲戌,土神主肌肉。六甲子,水神主血液。

六天:一赤虚天,二玄都天,三清浩天,四泰玄都天,五泰苍天,六泰清天。

七魄:一名尸狗,二名伏矢,三名雀阴,四名吞贱,五名非毒,六名除秽,七名臭胇。

七部经:正一部三卷,太平部四卷,太清部三十六卷,洞玄部五十一卷,洞真部一百五十一卷,太玄部一百三十五卷,洞神部。

七觉:北斗七星是也。

七曜:日,月,东大明,南荧惑,西太白,北辰,中央镇星。

八难:一生得免三恶道为人难。二得为人,去女为男难。三既得为男,六根具足难。四六根既具足,得生中国难。五生中国,遇值有道国君难。六值有道师尊难。七善心既发,寻得道长生难。八既信道德,值三光齐朗,三宝不绝难。

八节斋: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日各有直官。

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四千五百岁为一元,一元之中九厄,阳五阴四。阳为火旱,阴为水涝。

太极九名亦名仙府九宫,一太清,二太极,三太微,四紫房,五玄台,六帝堂,七天府,八皇宫,九天原。其域同一。

四等因:一者因善知识而得悟理,二者因至心听而得悟理,三者因念念思惟而得悟理,四者因如法修行而得悟理。

四威仪:一行,二住,三坐,四卧。念念不灭,是四功德。

四无:一者未出未生名之为无,如树藏芽未造木种。二者已灭已绝名之为无,如一切物等破坏磨灭。三者失对无四,不可独有,名之为无,如失假偶。四者如不有物,毕竟空无,如龟毛兔角。四有:一者已生已出名之为有,如子孙万物等是有。二者植诸果实,存种生苗,如子实相续是有。三者如经中六句三等义,二并俱有,示不可无。四者如虚凝,常道清净,湛然一相,无为是有,真慧得知过去未来见在,若圣若凡,若因若果,天地劫数,成坏净秽,了了悉知,谓之慧得。

三自然:前已有不同。一体自然,虚凝真常是。二应自然,和气升降是。三受自然,青黄赤白黑是。

二十八宿: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

五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星。

六斋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上三天令天帝太一日月星宿,三官考召司察天下罪过,以上白三天考召之,若能修此岁中六斋之法,令除十苦八难,得免厄伐,拜谒太上,三尸去可得长生不老。天师教诸男女官为道,当修月中,十直月一日,北斗下八日,北斗司命杀鬼下十四日,太一使者下十五日,天帝下十八日,天一下二十三日,太一八神使者下二十四日,北辰下二十八日,下太一下二十九日,中太一下月三十日,上太一自下十五日。天帝下者,日月星宿其中,诸官森然,俱下三十日。上太一自下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璇玑玉衡,七星北斗,司命司录,司杀司罚,大圣尊神,妙行真人,天帝真王其中,诸天及鬼神,森然俱下。当此之日,天神地祇莫不倾悚周行天下,伺人善恶。其日若有执心精进,不违经教,弘宣道法,益人寿算,度录左契,文免患难,名上三天,克名玉录,拜为真人。八节日仙官会:已前有不同。立春日,太极真人会诸仙真,刻玉简,记仙名。春分日,太素真人会诸仙官,於昆仑瑶台校定真经。立夏日,五帝会诸神仙於紫微宫,见四真人,论求道者之功罪。夏至之日,天上三官会於司何侯,校定万人罪福,增年减算。立秋之日,五岳真人会谒黄老君於黄房云庭之山,集仙官,定神图灵药。秋分之日,上皇太帝君登上清,集众真万仙会于寥阳之殿,共议定天下万人罪福,记学道求仙之懃懈,疏犯过日月修行善恶刑罚之科,根源修例,副之司命,书于黄箓。立冬之日,阳台真人会诸仙人,定新得道,始入名仙录。冬至之日,众仙诣方诸东海青童君,刻定众仙籍,金书内字,甲子日支干端数,六旬归宗,天人合纪,四时加庆。庚申之日,金威肃杀,岱府秉刑,魄精紏过,尸鬼奏恶,生由此源,应当检遏邪津,开显正道。月建之日,阴阳改度,百神受事,建德惟新,并解除先谴,进修后善。月晦之日,阴精毁损,躔次数周,幽府搜简,司官定律。月望之日,圆魄充满,阳光合映,照拂冥愆,散荡幽咎,察往照来,机动必接。甲寅日,并是魂魄躁竞之辰。十直之日,诸天上帝,妙行真人,并诣玄都玉京,朝谒虚皇大道君,简校人鬼生死罪录,善恶殊分。

五物:亦谓五行,一血天水,二骨天木,三肉天土,四齿天金,五气天火。

五盟:谓五教,不笃结约而盟之。

七诅:谓违於仁义礼智信,引道天神地祇人鬼日月星血盟。

三寿:一上品百二十,二中品百岁,三下品八十岁。

三命:一曰罚命,行不善天所亡。谓慢易天地,轻侮神灵,伐於山川,伤残贤良,天府所亡。二曰疾命,邪欲多病所生。谓饮食无量,房内无度,众邪所疾,天数不遂也。三曰度命,众命之数,纪物之终。谓人禀於神,神留於精,精尽老朽殂落。

六入:声入耳,色入眼,香入鼻,物入身,味入舌,事入心。外来谓入。

六情:前已有不同。一耳听宫商角徵羽,二眼视青黄赤白黑,三鼻知臊燋香臭腥腐,四身知寒温刚柔滑,五舌知酸苦甘辛醎,六心知善恶喜怒哀乐。外来曰尘,内动曰情。

六度:一能进勤,二能守雌,三能施终,四能忍辱,五能戒信,六能弃酒色。

八行:一能受非不自申,二能让德於人,三能不欲人之欲,四能容无理不诉,五能无远道身藏幽处,六能不自违心,七能不负经戒,八能不代口所诵。

四德:一志向定矣,二秉操坚矣,三勤心至矣,四守情笃矣。

五毒:一水漂溺之苦,二火焚灼之苦,三五贼五兵之苦,四病狂厉之苦,五害玃搏齿蹋触螫之毒。

九府:天官中府左府右府,地府 1 中府左府右府,水官中府左府中府。

三宝:亦谓三尊,道宝,经宝,真人宝。

三奇:一《大洞真经》,二《雌一五老经》,三《太丹隐书经》。

仙府九宫:一曰太清,二太极,三太微,四紫房,五玄台,六帝堂,七天府,八皇宫,九玉京玄都。

神丹九品;一曰太和自然龙胎之醴,二玉胎琼液之膏,三飞丹紫华流精,四珠光雪碧之腴,五九泉红华神丹,六太清金液之华,七九转霜雪之丹,八九鼎云英,九云光水石流霞。

上三天:太赤天,禹余天,清微天。

故治六天下上:第一赤虚天,第二泰玄都,第三皓天,第四泰玄天,第五太玄苍天,第六太清天。

元始九天:第一郁单无量天,去第二天二十四万里。第二上上禅善无量寿天,去第三天四千六万里。第三梵监须延天,去第四天六百七十二万里。第四寂然兜术天,去第五天一千二百四十万里。第五不骄乐天,去第六天三千六百八十万里。第六化应声天,去第七天五千三百八十四万里。第七梵宝天,去第八天五百二十万里。第八梵摩迦夷天,去第九天六百八十万里。第九波梨答和天,去下五百亿二十万里。

玄都八方:东大堂乡,纳善世。南宛利城,弃贤世。西福堂州,◇◇◇2。北郁单野,清净世。东南无福田,用贤世。西南延福乡,仁静世。西北福德乡,延贤世。东北福集乡,长安世。

昆仑九土:东信土阳州,南泼土迎州,西坼土拾州,北成土玄州,中面土冀州,东北咸土威州,东南农土神州,西南陷土成州,西北肥土柱州。

天地九元:上元之上,九九八十一万岁,上元之中,八八六十四万岁;上元之下,七七四十九万岁。中元之上,六六三十六万岁;中元之中,五五二十五万岁;中元之下,四四十六万岁。下元之上,三三九万岁;下元之中,二二四万岁;下元之下,一一二万岁。

右三元合二百八十六万岁。

是时天尊在贾奕天上,七宝紫微宫中,与七千亿众讲论妙法。时彼众中有一真人名海空智藏,长跪稽首,请问玄门众生,发心入道,阶级升降,三清十转名号。尔时天尊告海空智藏:汝等当知,十方大圣,初进道三阶十转,次第阶梯。汝今审听十转,以前三阶进趣。何等为三阶?以前不同,一者信阶,二者行阶,三者回向阶。信膈之中,有十心。何等为十?一者信心,二进心,三念心,四慧心,五定心,六戒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舍法心,十愿心。

行阶之中有十行,信、进、念、慧、定、戒、回向、护法、舍法、愿心等是十行。回向阶中有十回向:信心,进心,念心,慧心,定心,戒心,回向心,护法心,舍法心,愿心等是十回向,三阶发心。

进趣入道方便,依凭胜心,进入十转,与已前十转全别。一者证实转,二离障转,三光明对治转,四智火烧然转,五权魔胜转,六现前显德转,七远行光惠转,八相无相不动转,九定慧相应转,十法地究竟转。

海空智藏,此中十转,乃是过去未来见在三世天尊,异时同说,为叹对治。

道心真人十种障:一者对治众生障,二对治众生邪行障,三於闻思修习受忍不通障,四自六解发心起高慢障,五自知诸法我慢众人障,六除十转己前烦恼习障,七除细法智障,八断无明有障,九断不善利佗障,十者於法示得自在障。

海空智藏真人,为欲断除入道真人十种障故,现行灭尽,令种不生,故立十转。何故?物名证实乃至地究竟转者,为欲利益,智汝渐明,进入物转。

十转义者:第一为证见道性真实妙理,故名证实转。第二为得净妙戒,具足清净,妙戒具足清净,离烦恼吝障,故名离障转。第三为随闻无漏善法,思量修习,照明显现,故名光明对治转。第四为烦恼成薪,智火烧烬,故名智火烧然转。第五为得出世间无漏圣智,善行方便,离诸烦恼,舍有漏心,降伏众魔,故名摧魔胜转。第六为入深智慧到於彼岸,自佗俱利,智德现前,故名现前显德转。第七为修无相法,功力究竟,譬如人行去我渐远,故名远行光慧转。第八为果德纯熟,於无相行中无间阙,故名不动转。第九为无碍慧心,向众生说法成就中利佗,故名定慧相应转。第十为得法身具足,众德圆满,毕竟自在,故名法地究竟转。以是大士受法王位,犹如太子於诸王中而得自在。仍此位十转,仍有微细障,犹未解脱。对治此微,细习障故,未得证入天尊地。於此地中,事已究竟,具足众德,圆备道性,智性平等无二,五大三德,十法具足,成就三身法报应等,愿行利益,众德圆备。

十法具足:何等为十?一者辞无明父母,二别生死眷属,三入重玄门,四历事十方天尊,五与其伴类相识,六同坐解脱床,七究竟常乐,八摄受门徒,九授布三乘教法,十三德圆备。何者为三德?一者证道智德,二烦恼德,三悲多恩德。

财用自在,三身备具,法身,报身,应身。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下竟

1. 地府:当作“地官”。

2. 此处脱漏三字。

正文完
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
post-qrcode
 0
评论(没有评论)